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公布 来源 有何含义_中国开启火星探测 任务命名天问一号

musi 星座 (652) 2021-02-26 05:51:01

1、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公布 来源 有何含义

  2020年4月24日是中国的第五个航天日,中国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已经五周年了,而在这天中国将公布火星探测任务名称,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是什么?名称来源于什么,有什么含义吗?

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:天问一号
  今天是第五个“中国航天日”,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、任务标识在2020年“中国航天日”启动仪式上公布。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“天问(Tianwen)系列”,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“天问一号”,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。

  为什么取名为“天问”?来源于什么 有何意义
  
“天问”,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,它也是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写的一首长诗。这首诗讲的是屈原对于天地、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。“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……”,面对未知的天地,屈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,表达了对真理执著的追求。

  从宇宙之本源,到阴阳之俱化;从天地之构造,到星辰之往亘;从天地之晦明,到人世之更迁;从九州之山川,到八方之湖海;从四时之送替,到万物之生死……屈原思索着太阳运行的轨道、月亮的周期、天体星辰的构造规律、白昼与黑夜的周期性变化、南北极北斗七星,几乎天上人间,无所不纳。

  面对来自几千年前的提问,今天的中国正在解答。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已在月球背面顺利完成16个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;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、我国首次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等多项任务正在实施;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正在建设;高分、北斗在疫情阻击战中精准标绘、高精度定位……中华民族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一直在路上。

 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标识“揽星九天”以“中国行星探测工程”作为整体概念,图案整体倾斜向上,既饱含动感、气韵流动,又充满向上的冲击力,代表了“追逐梦想、勇于探索”的精神。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,每个行星以各自的特征色呈现。行星镶嵌在C形轨道之上,如同星空中的钻石闪耀光芒,等待中国人伸手摘星。

  一条条开放的椭圆形轨道构成了独特的字母“C”的形象,包含了三层含义,一是“China”(中国),代表“中国”开展行星探测;二是“Cooperation”(合作),代表“协同攻坚、合作共赢”的精神;三是“C3”,行星探测工程设计最重要的物理量,是深空探测运载能力和探测器到达地外天地能力的重要表征。

  古人的追寻和今人的探索,以“天问”遥相呼应。据悉,今年将发射火星探测器,对火星实行“绕”“落”“巡”探测任务,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,也是我们走向深空探测的新起点。

  2020年“中国航天日”启动,主题:“弘扬航天精神,拥抱星辰大海”
  今年也是首次以线上形式举办“中国航天日”活动,2020年“中国航天日”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。50年前的今天,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。50年来,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初心、攻坚克难,不畏艰险、不惧挑战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、自主创新之路。“中国航天日”缘起“东方红一号”,今年以“弘扬航天精神,拥抱星辰大海”为主题,希望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,崇尚探索创造,在奋力奔跑中实现人生价值;勉励航天人聚力愿景目标,直面风险挫折,在接续奋斗中建设航天强国;号召全社会赓续航天精神,爱国奉献追梦,在笃定前行中成就事业。国家航天局愿在平等互利、和平利用、包容发展基础上,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,为探索宇宙奥秘、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2、中国开启火星探测 任务命名天问一号

  2020年4月24日是我国航天日,并在这天开启了火星探测,公布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,这也将记录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,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吧!

  中国开启火星探测 任务命名天问一号
  4月24日,2020年“中国航天日”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。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及标识在仪式上公布。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“天问(Tianwen)系列”,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“天问一号”,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。

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完成“绕落巡”三步走。
  第一,要能够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观测;
  第二,要降落在火星上;
  第三,火星车要开出来,在火星上巡视勘测。
  “这当中有很多难点,如果做成,这将是全世界第一次在一次任务当中完成三个目标。这个工程实现是个很大的创新。”航天专家叶培建指出。
  初探火星就一次实现三个目标,这是其他国家前所未有的,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,这意味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,不仅要实现环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,还要突破火星进入、下降、着陆、巡视、远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。使我们真正进入深空走近火星揭开她神秘的面纱。

  探测器如何豪迈地抵达火星
  前不久,航天科技集团举行的《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(2019年)》发布会介绍,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:
  使用长征五号火箭将我国首颗火星探测器发射至地火转移轨道,随后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支持下,通过多次轨道机动和中途修正,在近火点实施制动,进入环火椭圆轨道,运行到选定的进入窗口,探测器将进行降轨控制,释放着陆巡视器。
  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后,通过气动外形、降落伞、发动机、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软着陆。火星车(即巡视器)和着陆平台分离后,将开展区域巡视探测和相关的一些工程实践活动。环绕器将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,并开展环绕科学探测。

3、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的三大任务 要怎么完成

  2020年4月24日中国开启火星探测活动,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计划完成三大任务,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,那么要如何才能完成呢?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吧!

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的三大任务:火星环绕、火星表面降落、巡视探测三大任务
  今年我国就将实施火星探测任务,按照计划,“天问一号”火星探测器要一次性完成“绕、落、巡”三大任务。这也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。
  我国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,目标是获取最新的火星探测成果,深化人类对火星乃至太阳系的科学认知,推进比较行星学等重大问题研究。然而,我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就要完成“绕、落、巡”三大任务,这在世界航天史上还没有先例。

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高起点、高难度的挑战
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今年实施发射,研制时间很紧,我国将通过一次发射,实现火星环绕、火星表面降落、巡视探测三大任务。地(球)火(星)距离远,通讯延时大,行星空间环境复杂,火星表面地形地貌陌生,两年才有一次发射窗口,这对我们是一次全新的挑战。
  据介绍,由于地球和火星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中,为了让探测器顺利抵达火星,每26个月才有一次发射窗口。错过了今年的发射窗口,下次就只能等到两年多之后。因此,火星探测任务不仅时间紧任务重,同时还将面临诸多未知的挑战。
  我国是首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,对火星的环境,特别是大气,类似这些参数,我们是一无所知的。所以相当于我们到了一个完全未知的一个环境,然后实施一个探测,这种难度可想而知。

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要怎么完成任务
  据任务工程总设计师介绍,探测器与火箭分离后,它将在太空中巡航飞行近7个月,才能被火星捕获。
  环绕器环绕火星飞行后,要与着陆巡视器分离,进入任务使命轨道,开展对火星全球环绕探测,同时为着陆巡视器开展中继通讯,接着,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后,通过气动外形减速、降落伞减速、反推发动机动力减速、多级减速、着陆反冲后,软着陆在火星表面。

  开始火星表面巡视探测
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员孙泽洲表示,由于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大时延,要求火星车必须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。同时,火星光照强度小,加上火星大气对阳光的削减作用,火星车能源供给也比月球车更为困难。
  火星车为规避火星极端天气的影响将设置自主休眠和自主唤醒功能,可工作3个火星月,相当于地球上的92天。
  届时,火星车上携带的6台科学载荷,可对大家关注的科学问题开展探测,特别是这次还携带了大气环境测试仪,可能获得老百姓听得懂且很关注的信息。比如,此时此刻火星上温度是多少,有没有风,风力是多少等等。

本文标题: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公布 来源 有何含义_中国开启火星探测 任务命名天问一号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musiseo.cn/xz/3392.html

发表评论